以數智賦能 推進中國式出版現代化
發表時間:2023-07-21 來源: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

  核心閱讀

  出版企業要轉變觀念,將角色定位從產品生產商轉型為知識服務商,這也是出版業的發展趨勢與現實選擇。出版知識服務轉型即要回歸本源,重現出版的知識價值,打破出版的載體限制,強化出版的服務屬性,弱化出版的產品屬性。

  中國出版業既是黨和國家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領域,也是文化產業的核心板塊,是新時代思想文化的主陣地和文化強國建設的主力軍,承載著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偉大使命。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以5G、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和區塊鏈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革命,帶動全球進入產業數智化時代,出版業也必須經歷數字化、智能化的歷史洗禮,這是前所未有的變革,同時也孕育了新的機遇和未來。

  圍繞黨的二十大對加快發展數字經濟、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等重要部署,如何提升行業數字化、數據化、智能化水平,走出中國特色的出版強國之路值得探討。

  以政策為引領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出版業作為文化建設的基礎性和支撐性行業,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應當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立足出版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未來我國出版業政策理應兼顧系統化、整體性及多層次的結構布局。2022年,中央宣傳部印發了《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求“強化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應用,創新驅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出版業的技術創新與應用。在上述理念、政策體系的引領下,唯有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人才強國戰略,才能更好地以科技賦能出版業,實現出版業高質量發展。政府應更好地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從資金、人才、配套設施等方面支持出版業技術革新,積極扶植國家出版科技創新基地,推動國家出版數字化戰略的落地實施。

  以轉型為方向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從出版功能來看,出版的本質是服務,服務能力強不強,是衡量出版強不強的根本。出版工作就是通過對知識的發掘萃取,整理加工,為人們提供信息、知識、文獻、教育、娛樂等各種產品和服務。理論上,出版的本質是知識服務,出版的核心價值是個人知識社會化、無序知識有序化。出版業要逐步擺脫傳統制造業邏輯,向知識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轉型。

  當下,數字出版新業態層出不窮,數字出版新產品和出版服務新模式大量涌現,數字化閱讀成為人們主要的閱讀方式。出版服務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為讀者提供更高質量的知識與信息服務成為出版企業的共同追求。因此,出版企業要轉變觀念,將角色定位從產品生產商轉型為知識服務商,這也是出版業的發展趨勢與現實選擇。出版知識服務轉型即要回歸本源,重現出版的知識價值,打破出版的載體限制,強化出版的服務屬性,弱化出版的產品屬性。

  重構價值鏈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新興技術的發展為出版各生產業態帶來很多的發展機遇與挑戰,不斷調整產業鏈和重構價值鏈才能更加適應發展需要。應當依托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新產品、新模式、新服務的創新推廣,破除線上與線下、內容與渠道的壁壘,出版業應轉型升級為集創作者、編輯者、出版者、運營商、服務商、版權商和消費者于一體的現代知識生產、流通和使用的復合大系統大平臺。出版企業對傳統出版業的生產模式、組織形態、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進行平臺化改造,建立以平臺為基礎和主導的出版融合發展模式,通過互聯網將參與者緊密結合在一起,既可以吸引更多互補品提供商,豐富平臺資源,又可以利用外部力量增強內部能力,壯大平臺規模,增強平臺競爭力。在智能選題策劃環節,可以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挖掘潛在讀者及其感興趣的知識和話題。在內容智能審核環節,可以依托自然語言處理、跨模態的音視頻識別等技術,實現內容文本、圖片和視頻的智能審核。在內容管理環節,可以利用多模態智能檢索技術,實現文本、圖片、音視頻的智能檢索服務,依托知識圖譜技術構建知識體系。在內容智能分發環節,可以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構建用戶畫像和用戶行為,實現內容個性化分發。在智能營銷環節,可以通過分析用戶需求,根據自身所能提供的資源和服務情況,運用算法、模型將用戶需求和資源服務進行匹配,實現精準營銷。

  加強對外文化交流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我國出版業的發展絕不能脫離全球化背景閉門造車,應積極順應國際出版新形勢和媒介融合發展趨勢,加快向以數字化生產、數字化傳輸和數字化運營為主要特征的戰略性新型出版產業轉變。應大力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知識和發展經驗,利用數字平臺促進相互的文化傳播,增強走出去實效,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立足于提升國際傳播力進行核心戰略制定、關鍵技術研究和主導產品的開發,研究新技術賦能下出版業走出去的創新機制和創新模式,激發出版企業的創意、創新、創造力,促進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促進戰略與創意、策劃與設計、研發與生產、營銷與服務的有效整合,打造符合海外用戶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數字化產品和多級聯動的傳播矩陣。

  打造復合型人才隊伍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出版業雖已經出現了各種能夠替代人工操作的智能化技術,但是出版業有其獨特的人文屬性,依然需要具有豐富工作經驗、情感判斷能力、專業素養的編輯人員,并且需要依照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對作品進行最終編輯,以使作品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創作性,出版業數智化時代對復合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從行業內部來看,各出版企業對數字出版相關專業人才引進的制度支撐不足,人才發展體系不完善,制約了對高端人才的吸納能力;相應激勵機制不健全,未能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導致自身“造血”能力不足。從學科發展來看,現有學科體系、人才培養體系尚不能保障對出版業的多層次、復合型人才需求的有力供給,理論學習與業務實踐仍存在脫節。應著力引進一批高層次數字內容人才、運營管理人才、技術研發運維人才,打造具有全媒體思維、適應數字出版環境的復合型、高水平人才隊伍,促進專業知識傳承與創新體系發展。應鼓勵出版企業、高校等開展合作,組織專業性強的策劃、編輯、運營等技能培訓,提升出版融合人才專業能力水平。

  加大新興出版形態保護力度推動出版業高質量發展

  強化版權意識,在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背景下,應加強對新興出版形態的保護。嚴格落實《著作權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網絡安全法規,通過完善數字版權法律法規、建立合理的數字版權交易制度、完善數字版權授權模式、發展數字版權保護技術以及建立第三方監管體系等措施,構筑我國數字出版版權保護的壁壘。加大對不法行為的懲戒力度,有力遏制侵權盜版行為對出版融合發展的不利影響。

  出版的本質是傳遞知識、傳播信息、傳承文明,用人類創造的知識來提高人的素質,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出版業在新的發展機遇下,應當促進理念、技術、人才、數據等創新要素合理互補和共享,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動能。只有堅持數智賦能才能以更大的動力促進知識和智力資源更好地轉化為經濟資源,推動我國出版業走向現代化、實現高質量發展。(作者:韓曙明 全國宣傳干部學院)

責任編輯:王 泓凱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99国产丝袜高清久久久久久|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九九涩|特写另类chinasex|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入口